close

內容來自hexun新哪裡汽車貸款

化解過剩產能 造船業向海工裝備轉移

CUBN記者 畢淑娟 北京報道中國造船業產能利用率隻有75%,化解過剩產能、進行結構調整勢在必行。國務院日前發佈《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。其中,明確提出造船業要進行結構調整,化解過剩產能,鼓勵現有造船企業向海工裝備領域轉移。化解過剩產能10月15日,國務院發佈《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,對當前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、平板玻璃、船舶等五大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矛盾提出瞭指導性意見。數據顯示,2012年底,我國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、平板玻璃、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%、73.7%、71.9%、73屏東萬丹房貸.1%和75%,明顯低於國際通常水平。盡管這些行業利潤大幅下滑,但仍有一批在建、擬建項目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。事實上,不僅僅是中國,船舶行業的產能過剩是全球性問題。當前全球造船能力達2億載重噸左右,2012年全球新船訂單僅4686萬載重噸,今年1至9月新船訂單8396萬載重噸。即使今年新接訂單量出現好轉,在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看來,未來數年內也不會出現2007年船舶業高峰期時的好景象。專傢預計,未來三年全球造船年均需求量約為7000至9000萬載重噸,全球產能過剩將超過50%,船舶企業普遍面臨訂單不足的局面。中國產能約占全球產能的40%,韓國約占35%,日本約占25%。截至2012年底,中國擁有造船產能8000萬載重噸,產能利用率約為75%。為此,工信部提出今後將嚴格控制新增造船、修船、海工裝備基礎設施(船臺、船塢、舾裝碼頭),堅決遏制盲目投資;圍繞環渤海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發展海工裝備產業集聚區,引導部分造船產能向海工裝備領域轉移;沿海和長江一帶大量投機性中小船廠目前大多處於停產、半停產狀態,將引導這些企業退出船舶行業。不過,李東認為,產能過剩的背後仍有空間:“盡管我國船舶工業低水平、同質化的產能過多,但同時也面臨高端產能缺乏的雙重局面。特別是在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上,所占國際市場份額仍較低。”他表示,產能過剩並不等同社會資源投入等會緊縮,特別是對提供技術裝備這種戰略性產能的行業,要扶優扶強,支持培育優強企業的發展,同時鼓勵中小型造船企業面向細分市場實施差異化競爭,向“專、精、特、新”的方向發展,在優勢領域形成特色和品牌。向海工裝備轉移《指導意見》提出,要鼓勵現有造船產能向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轉移。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航運市場分析部副主任周德全表示,在船舶行業,因為既有的企業已經很多,產能已經嚴重過剩,近年來利潤下降,所以進入行業的企業已經很少。行業調整的關鍵在於,化解當前已有的大量產能。周德全認為,船舶行業的下遊行業為航運業,航運業當前供需失衡嚴重,市場運價過低,雖然8月份看到瞭緩慢的復蘇,但是依然處於低谷。所以,他表示,在此背景下,船舶行業新增產能的擴張已經不太多見,船舶行業的重點不在於遏制新進產能,而在於消化已有產能。事實上,在《指導意見》出臺之前,國內有實力的造船廠已在積極向海工領域進軍,諸如中國重工(601989,股吧),中國船舶(600150,股吧)等都在大力推進海工裝備的占比。中信建投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表示,鼓勵造船產能向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轉移方向很對,隻是該領域門檻較高,並不是每個造船廠都有能力進入。他認為,目前在海工裝備生產方面,比較有能力的還是幾傢大的造船廠,主要有中國重工下屬的大連造船廠,中國船舶下屬的外高橋(600648,股吧)造船廠,以及中遠船務和友聯船廠等。周德全也表示,這個意見方向很好,也是當前的大勢所趨,但是基於早前的一些經驗教訓,要遏制眾企業蜂擁而至的情況,還要考慮造船企業的具體情況、市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,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轉移。若造船企業盲目進入海工裝備領域,還會不可避免的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。尤其值得註意的是,周德全強調指出,當前對造船行業產能的控制,也要堅決抑制早前盲目追求以拉升GDP的不正之風,理性投資,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理性生產。鑒於此,《指導意見》提出要支持造船企業兼並重組,提高產業集中度。對此,中金公司認為,國內造船行業的兼並重組主角無疑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(即“北船集團”)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(即“南船集團”)這兩大國有集團,而中船重工和中國船舶作為上述兩大集團的上市旗艦,最有可能成為承擔並購整合者角色的上市公司。

新聞來源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3-10-29/159173537.html
arrow
arrow

    rolandma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